一、活性成分指标
1. 钙基含量
- 核心活性组分为氢氧化钙(Ca(OH)₂)或氧化钙(CaO),钙基总含量需≥90%。部分高活性产品通过纳米化工艺提升比表面积,钙基利用率可达85%以上。
- 需通过EDTA络合滴定法或酸碱滴定法精确测定有效氧化钙含量。
2. 活性氧化钙比例
- 活性氧化钙(CaO)是反应活性核心,其含量直接影响脱硫效率。高活性钙基脱硫剂要求活性氧化钙占比≥60%。
---
二、物理性能指标
1. 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
- 比表面积≥35m²/g(粒状)或≥40m²/g(粉状),孔容≥0.2cm³/g,确保气固反应充分进行。
- 纳米化或复合助剂可提升反应速度2倍以上。
2. 颗粒特性
- 粒径分布:粒状脱硫剂需满足0.04-2mm,粉状脱硫剂细度≥325目(90%通过率)。
- 强度与耐磨性:粒状脱硫剂抗压强度≥120N/cm,磨耗率<2%,避免运输与使用中的粉尘污染。
3. 含水率与流动性
- 干粉含水率需控制在1-3%,浆液含固量15-30%。高流动性设计可防止管道堵塞。
---
三、工艺性能指标
1. 脱硫效率
- 理论值可达100%,实际运行中稳定≥95%,出口SO₂浓度≤30mg/Nm³,满足超低排放标准。
2. 适应温度范围
- 中高温型:70-400℃(温降≤10℃),低温型:70-350℃,适应焦化、钢铁等多场景需求。
3. 系统压力损失
- 压力降≤2.0kPa,优化流场设计减少能耗。
4. 钙硫比(Ca/S)
- 推荐1.2-1.5,平衡脱硫效率与经济性。
---
四、环保与经济性指标
1. 副产物处置
- 副产物主要为硫酸钙(CaSO₄),可直接作为建材原料回收,避免固废处理风险。
2. 运行成本
- 初始投资较湿法低40%,年运行成本仅为湿法的1/3,副产物收益每吨可增50元。
---
五、标准化检测要求
- 需通过蔗糖浸取-EDTA滴定法、热重分析等检测活性氧化钙含量。
- 钙基含量、颗粒细度等需符合《炼钢铁水预处理用钙基脱硫剂》(YB/T 4909.4-2021)等标准。
---
总结:钙基干法脱硫剂的质量控制需从活性成分、物理性能、工艺适配性及环保经济性多维度综合考量,核心指标直接决定脱硫效率与长期运行稳定性。